首页 > 新闻 > 正文

这些东西正在危害你孩子的生命健康,你还没把它们丢掉吗

发布时间:2016-09-06

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进步,除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,宝贝也同样受益于各种各样的生活道具,发育和成长不同程度地获得良好的影响。奇思妙想,在帮助宝贝舒适地成长。然而,也同样受益于不断进步的科学与更新换代的研究发现,有一些我们曾经为之惊叹的“精巧”,被证实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相当程度低危害,甚至危及生命!

防侧睡枕、学步带、游泳脖圈,等等等等…...如今,市场上儿童用品琳琅满目,只有爸爸妈妈擦亮双眼,才不会“好心办坏事”。

赶快来看看下面这些上了黑名单的儿童用品吧,专家已经解释的够清楚了!别再让广告忽悠你,害了宝宝!

 

黑榜1号——牛初乳

2012年9月1日,卫生部实施新规:牛初乳不得添加于婴儿配方食品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这三类食品。

牛初乳是什么?它是乳牛产崽后7天之内的乳汁,属于生理异常乳,其物理性质、成分与常乳差别很大,产量低。20世纪50年代,研究发现牛初乳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,而且含有大量的免疫因子和生长因子,如免疫球蛋白、乳铁蛋白、溶菌酶、类胰岛素生长因子、表皮生长因子等,经科学实验证明具有免疫调节、改善胃肠道、促进生长发育、改善衰老症状、抑制多种病菌等生理活性功能,被誉为“21世纪的保健食品”。、

这么说起来,牛初乳还是十分珍贵而且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乳品,为什么又被严令不得添加于婴儿配方食品中呢?

从工业制造的角度来说,牛初乳的珍贵也在于其工业化收集的过程是比较困难的,这直接导致了牛初乳的质量不够稳定,并不适合用于加工婴幼儿配方食品。

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,牛初乳里雌激素过量,如果不能被孩子正常代谢,会留在身体里促进性腺发育,导致孩子性早熟。而且,牛初乳的研究历史较短,研究成果较少,没有确实的证据能够证明牛初乳中的营养成分是切实有用的,因此也没有必要补充。

 

黑榜2号——游泳脖圈

用脖圈的方式游泳孩子在水中的姿势是垂直的,背离了传统意义上游泳是水平进行的方式,容易给孩子造成错误的理解,而安全性同样令人堪忧。

1. 小宝宝脖子很软,套脖圈容易伤害宝宝稚嫩的颈椎;

2. 脖圈是塑料的,临床有见宝宝对脖圈过敏或脖圈摩擦过度导致皮炎的;

3. 脖圈容易压迫气管;

4. 最最危险的是,人脖子上有颈动脉窦,若不小心被压到,可发生压力感受性反射,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,严重者甚至休克!脖圈就有这个危险!

对宝贝来说,最好的游泳方式,是由大人抱着,用一侧前臂拖着婴儿的臀部。另一只手扶住婴儿的背部,贴紧大人身体下水。在水中,可以试试只拖着宝宝的臀部,或者双手抱住腋下,尽量让宝宝感受玩水的快乐。

 

黑榜3号——防侧睡枕

你也许在一些电商网站上看到过这种儿童防侧睡枕头,价格在30-80元不等,且销量不错。但近日美国CPSC和FDA警告:不要使用这种保持婴儿特定睡姿(防扁头等)的“防侧睡枕”。

该枕在过去的15年内已导致了至少13名婴儿死亡。此类睡姿定位器的卖点本是保持孩子平卧,防止侧翻后俯卧而窒息及猝死。可事与愿违:侧卧没防着,孩子无意中趴下更麻烦。婴儿最好还是去枕平卧,越简单越好,画蛇添足犯不着。

 

黑榜4号——红药水紫药水

红药水里面含红汞,如果透皮吸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。

紫药水,如果抹在破损的皮肤上面,可能会留下斑点。

轻微擦伤的话,不需要用任何消毒剂,用清水冲洗一下就好了。

出血的话,可以选择碘伏,碘伏没有刺激,相对比较安全。市场上可以买到小瓶碘伏,然后碘伏再加上外带棉签,效果较好。

 

黑榜5号——儿童眼药水

很多宝贝都会有一侧眼睛内眼泪多、粘性分泌物多的现象,是因鼻泪管通畅不良所致。

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警告:非处方眼药水含有四氢唑啉、羟甲唑啉或萘甲唑啉,小孩用量小到只有1到2mL就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,出现恶心、呕吐、心动过速、呼吸减慢、心动过缓、低血压、高血压、嗜睡、瞳孔散大、昏迷。家长应将这些药品放到孩子够不到之处。

“短期内使用眼药水,其中的防腐剂不会带来什么问题,长期使用的话,却会有各种不良反应。其中之一就是对结膜和角膜表面的细胞有毒性作用。长期使用含防腐剂的眼药水,就可能破坏这个薄膜重要成分的“生产商”,反而加重干眼症。”

如果发现宝贝眼内多分泌物,可以在早晨起床时用温毛巾敷眼,最好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。只要白眼球不红,就不要使用含抗生素的眼药水或眼药膏。按摩内眼角下的内眦也有一定效果。鼻泪管多会自身通畅,很少需手术。

对于一般人而言,最重要的一点是:滴眼剂是药品,不是保护眼睛的“法宝”,健康情况下不需要也不应该长期使用。

 

黑榜6号——学步带&学步车

走路是自然发育过程,不应过早人为干预。用学步带等牵着孩子走路对下肢关节发育不利。

孩子长期坐学步车,他没有经受爬的训练,很容易以后引发他的感觉失调。另外,孩子坐学步车以后,他全身的重量,压在了下边,虽然他坐着,他走路,但是,他的重量压在两个双脚上,所以我们有的时候,看到孩子在坐学步车的时候,往往是马蹄足的形状走,长期下来后,一个是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下肢畸形。另外,孩子也容易养成足内翻,或者是足外翻的习惯。

所以我们不建议孩子坐学步车,更何况坐学步车的孩子,平衡掌握得不好,只要他离开学步车以后,他是站不稳的,因为学步车的框框,没有让他经受平衡训练的这种可能,所以孩子不能够坐学步车的。

 

黑榜7号—喂葡萄糖

常有家长抱怨孩子不爱喝水,问能不能用葡萄糖、果汁等让孩子多喝水——这是家长常见误区。

孩子对甜味亲和力最强,习惯了葡萄糖的甜味,孩子以后就不爱喝白开水了。而且葡萄糖水是含有热量的,除了糖没有其它营养,如果糖水吃多了肯定会影响正常奶量的摄入。只有低血糖才需口服葡萄糖。葡萄糖作为单糖,在肠道不需消化而直接吸收,肠道内没有限速酶,口服后会使血糖升高,造成胰腺和肾脏应急,对身体不利。静脉注射葡萄糖需要控制输注速度,而口服很难控制肠道吸收速度。

 

黑榜8号—清火宝等奶粉去火产品

“喝奶粉容易上火”的想法在一部分人中“根深蒂固”,因此催生了一些奶粉辅助产品。这类产品往往含有可以食疗的中药,诸如山楂、莲子等。但我们认为,虽然奶粉无法母乳媲美,但不存在“喝奶粉容易上火”,因此也无需使用有“去火”作用的辅助产品。尤其是对于没加辅食的孩子,会产生额外的胃肠道负担。

有的孩子“眼屎多”、或者“便秘”、或者“口气酸臭”,妈妈就认为是“上火”了。目前很多商家抓住这些妈妈的心理,瞅准商机,大肆推销自己的产品是“败火”的、是“吃了不上火的奶粉”等。一些妈妈被误导,于是慷慨的打开自己的钱包买来给孩子食用。孩子成了“败火”的实验品,乐坏了商家,苦了孩子。

 

黑榜9号——嚼食喂孩子

往往孩子感染幽门螺杆菌主要是大人传给他的,例如大人嚼食喂孩子,大人用自己用过的碗等食具给孩子用,没有分歺造成家人混吃同盘菜等。不健康的喂养方式遗害无穷。

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幼年时较高,与喂养方式不当密切相关。喂养幼儿时,不能将咀嚼过的食物喂给孩子。

致龋菌则基本是从大人口腔中传染来的。爸爸妈妈,爷爷奶奶,叔叔姨妈要将自己的龋齿,牙周病及时治疗哟。有健康的牙齿,清洁的口腔也是对下一代负责。提醒:孩子要用自己专用的碗和勺。

 

黑榜10号——烫伤后涂盐水、牙膏

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,烫伤烧伤是威胁很大的一种常见伤害。温度超过50°C时,在数秒钟之内即可导致皮肤严重受损。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烫伤后如何处理不太了解,使用盐水、酱油或牙膏涂抹进行救治,其实这样做反而会恶化伤情。

孩子烫伤后涂盐水、牙膏都是不可取的。

临时所制盐水不一定是生理盐水,浓度有所偏离。并且盐水并不能起到散热作用;涂抹牙膏则会让热能包裹在皮肤上继续伤害皮肤。

孩子烫伤后正确的处理方式应是:“冲、脱、泡、盖、送”。这五个步骤缺一不可,顺序也不能乱。

1.冲:直接用缓和、流动的自来水对准烫伤部位冲,越快越好,并坚持20分钟以上。

2.脱:边冲边用轻柔的动作脱烧伤者的外衣。当衣物与局部皮肤粘连在一起时,不要强行剥离,可剪掉粘连周围没有粘牢的衣物,而让粘牢的衣物保持原样。

3.泡:用冷水浸泡创面,大概30分钟左右。

4.盖:用无菌敷料包扎,可起到保护作用,同时敷料还可以吸收创面渗出的组织液体。冷却后,用干净的纱布轻轻盖住烫伤部位。

如有水泡,不可压破,以免引起感染。一般开水烫伤形成的水泡是无菌的,表皮没有破损,此时如果水泡不是很大,不需要挑破。另外,水泡不挑破,皮肤是完整的,细菌不易进入,所以不易发生感染,起泡的皮肤还能起到保护创面的作用。

5.送:尽快送到具有救治烧伤经验的医院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