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新闻 > 正文

你的挫折教育,适度吗?

发布时间:2017-07-26

 

\
  我们都知道,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而不遭遇任何挫折,甚至可以说我们就是在挫折中慢慢长大的。然而,有些人面对挫折时能够愈挫愈勇,将挫折转化为前进的动力,而有些人却在挫折面前慢慢沉沦,最终被挫折所击倒,在这背后,其实隐藏着重要的家庭教育的根源。
\

 

  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,所谓挫折,是指人在从事有目的活动时,遇到障碍或干扰,导致无法实现动机和无法满足需要的情绪状态,包括学习挫折、交际挫折和情感挫折等几个方面。
 

  在婴儿时期,我们心理发育和成长最重要的一步,恰恰就是由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挫折带来的。在婴儿最初的成长过程中,任何的需要大部分都能得到妈妈的立刻满足,饿了马上就有奶吃,尿尿了妈妈马上给换尿布,不舒服了妈妈就会把自己抱起来,在这样的环境中,婴儿还无法分辨自己和他人,他的心理处在一个混沌的状态。随着孩子慢慢长大,因为各种原因妈妈不能总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就立刻出现,于是孩子慢慢分清了妈妈是一个独立于自己之外的人,而不是自己的一部分,从而逐渐认识了客观世界,为以后复杂心理过程的发育打下了基础。对于母亲而言,如果总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立刻出现,满足他的需求,那么孩子的这种分化过程就迟迟无法完成;同样,如果在孩子需要的时候,母亲总也不出现,孩子的需要长期无法得到满足,同样会妨碍孩子心理的发育。可见,在孩子最初的成长过程中,恰到好处的耐挫教育就十分关键。
\

  遗憾的是,随着孩子的成长,家长和孩子面对的环境越来越复杂,要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,尤其在上学之后,家长要保持一个平常心去对待孩子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变得更加困难。例如,父母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总也上不去,老师也跟自己反映孩子上课跟不上,而自己同事的孩子成绩却总是很好,面对这种情况父母通常都会变得很焦虑,甚至会把这种焦虑转化成对孩子的压力。而面对父母施加的压力,耐挫力差的孩子成绩就会变得更差,甚至丧失对学习的兴趣。其实,除非先天的智力缺陷,绝大多数的学习困难都和不良的家庭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。
 

  1975年,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进行了一次实验。他把一群学生分成三组:让第一组学生听一种噪音,这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。第二组学生也听这种噪音,不过他们通过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。第三组是对照组,没有任何噪音。噪音折磨进行一段时间之后,开始试验的下一个阶段:实验是一种叫“手指穿梭箱”的装置,当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侧时,就会听到强烈的噪音,而在另一侧时就听不到噪音。

  心理学家发现,在原来的试验中听过努力能够使噪音停止的第二组,以及未听噪音的对照组,在第二阶段实验中,都很快把手指移到了箱子的另一边,从而使噪音停止。而第一组,也就是说在第一阶段无聊怎样努力都无法使噪音停止的学生,手指却仍然停留在原处,听任刺耳的噪音响下去,却想不到尝试把手指移到箱子另一边。

  塞里格曼接着进行了实验的第三阶段:要求所有学生吧一堆无序的字母排列成字,比如ISOEN,DERRO,可以排成NOISE和ORDER。实验结果表明,在前面的试验中产生了无助感的第一组学生很难完成任务。这个实验有力地证明了“习得性无助”在人身上的存在,以及他对学习的影响:在经历了某种证明自己无能的学习后,人在情感、认知和行为上都会表现消极。
 

  在生活中,有许多孩子经历了挫折后,他们就开始找理由为自己解脱:“我太年轻了”、“我书读得太少”、“我经验不足”或者“我的缺点太多”等。这说明,外在的挫折变成了他们内在的“习得性无助”。他们的沮丧和焦虑,往往以愤怒抗拒的形式表现出来。这种变化造成的伤害,比挫折本身要大得多。
\

  所以,我们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呢?

  挫折教育,既不是故意制造挫折让孩子吃苦,更不是时刻保护孩子而不让他经受挫折。而应该是在孩子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,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和指导,帮助孩子体会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,让孩子了解通过自己的努力,加上父母的帮助和指导,是可以战胜挫折的。通过这样的过程,孩子和家长都会体会到成长的喜悦,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。

  其实,挫折教育就像是在给孩子烹饪一道菜,主菜、配菜和调料都要合适且适宜的话,就可以让孩子在挫折教育下开心又健康的成长。我们不妨试一下,调整一下你的教育“菜谱”:
 

“主菜”要求父母有意识地给孩子制造困难
\

  如果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孩子像小A一样拥有一颗“玻璃心”,遇事情总是否定自己,回避面对,那我们还是要想办法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给孩子一些体验挫折的感受。比如:我们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挫折。比如:当孩子因为考试不好情绪低落时,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分析问题,切忌不可包办孩子问题,让孩子意识到这个困难是自己的,同时他也可以战胜这个困难。
 

“配菜”要求父母起到鼓励和榜样的作用
\

  孩子的“习得性无助”一方面来自自身失败的体验,另一方面也来自于身边的人对他失败事件的评价。所以,当孩子失败的时候,作为孩子的心理支持来源,我们应该多鼓励孩子面对当下的困难,多给孩子说一些积极打气的话,同时,用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给孩子做个榜样,这样,孩子就会从我们身上得到了面对挫折的勇气。
 

“调料”要求我们掌握好挫折教育的度
\

  挫折教育是拖动孩子向前发展,还是“挫折”孩子的自信,关键在于烹饪的时候这个“调料”的量。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,可以给孩子制造一些困难,让他对挫折有一个形象具体的认识。但是应当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。由于年龄阶段、性格、环境的不同,每个孩子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也各不相同。对比较敏感的孩子来说,一味地让他坚强起来,反而牺牲了他的健康和快乐。
 

  挫折体验只是挫折教育的一个工具,真正的核心是培养孩子对挫折的认识,让孩子意识到:这个世界经常不会关注他的感受,在他自我感觉良好之前,世界期待他有所成就。